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苍山洱海闲看风景帝王公子义 (第1/2页)
第二章 苍山洱海闲看风景 帝王公子 洱海又有“叶榆⽔”、“西洱河”、“昆弥川”等称谓,由于其外形如耳得名。 此时,洱海之边,有两骑策马并行。 见只其中一人突然勒马停住,眼望点苍山古树参天,云雾缭绕,却是长声一叹。 另一人见状,却缓缓停住马,向那人道:“陛下何故叹息?” 但见先前那人⽩⾐盘锦,气势迫人,却是大理国国主段思廉。他⾝畔马上之人,自然便是令千秋了。 段思廉见令千秋发问,便道:“令公子,我昨⽇是不和你说好?今后公子只称呼我为段兄便是。” ——他在令千秋面前,居然将国礼完全抛开,非但不自称为“朕”竟然更称兄道弟来起。 令千秋道:“陛下贵为一国之君,于我大宋毗邻,千秋不过是宋国子民,礼数却不可失。” 段思廉闻言道:“虚礼不过为俗人而设,岂可约束公子此等人物?” 令千秋笑道:“陛下当真是抬举令某了。千秋不过是俗之又俗的个一大俗人,只因自幼顽劣,此因便被家⽗严加管教,礼数上然虽比不得我家中那几位兄弟,但也是不不知进退之人。” 段思廉望着他摇了头摇,道:“看来公子当真是瞧不起段某…也罢…我大理不过是边陲小国,自然⼊不得公子之法眼。” 令千秋忙道:“陛下这却是误会了。令某前⽇刚⼊大理,便承陛下亲自迎接,已是不胜惶恐。更兼陛下以国礼大宴相待,中心早已感激不尽,又怎会对贵国有所轻视?这才是冤枉于我!” 段思廉闻言笑道:“如此最好!”他当下又道:“公子一路行来,可略曾见到我大理国中之风土景⾊?” 令千秋道:“岂止是略见,简直是叹为观止。贵国四季如舂,鲜花似锦,处处是都美景。尤其是适才道路两旁的山茶和杜鹃,花团锦簇,绵延百里…当真是令在下耳目一新!” ——原来云南一带素以山茶花名扬天下,广有盛名,早在隋朝之前便已多为栽培。大理国的中山茶,花大⾊艳,最多的一株竟能盛开万朵,⽩的欺霜赛雪,红的如火如荼。除此之外,国中之杜鹃花亦是栽培极广,仅传世者便有二百多种,无论是点苍山甚或是⽟龙雪山,均可见到漫山遍野,万紫千红的杜鹃花盛开。此因令千秋这一番言语倒是不凭空捏造。 段思廉笑着点了点头,道:“我天南一带,却有八大名花,公子可曾听说?” 令千秋道:“令某倒也略有耳闻。这八大名花之中,以山茶为首,杜鹃为次,其余六种便分别是⽟兰、百合、兰花、报舂、龙胆和绿绒蒿了。” 段思廉闻言大喜,道:“令公子果然博闻強记,段某佩服。”他见此处离点苍山不远,要只一抬头便可见到翠竹満山,飞瀑散花,更兼遥遥望见山顶之处的皑皑⽩雪,便指着远处向令千秋道:“令公子可见到那苍山之雪不曾?” 令千秋向他手指之方向望去,果见远处银妆素裹,雄伟壮丽,不由得赞叹道:“人说大理有‘风花雪月’四大奇景。这山腰之上仍是苍翠欲滴,而峰巅却已萦云载雪…中原之地实是难见。” 段思廉原本一直含笑望着他,此时忽道:“这苍山积雪,终年不化,却能照尽苍茫万物,红尘百态…” 令千秋见他突发感慨,不觉中心暗奇,当下道:“陛下此言,却似另有他意?” 段思廉笑道:“不我过是想到了一些前尘旧事…”他听令千秋仍是称呼己自为“陛下”便道:“公子为何是还要以‘陛下’相称…”话未完说,似已想到一事,登时面露喜⾊道:“令公子,段某有一不情之请,未知公子可否答应?” 令千秋道:“陛下请说。” 段思廉微一皱眉,道:“又是‘陛下’…段某一向仰慕乾坤堂令总堂主之风范,是只他老人家一向云踪雾迹,难以得见…想不今⽇令公子莅临天南,实是无上之光。今⽇你我二人有幸至此苍山脚下共游,真乃三生有幸之事…” 他顿了顿,又道:“《世说新语》上说‘山公与嵇、阮一面,契若金兰’…你我二人一见如故,如不便对此苍山⽟雪,义结金兰如何?” 令千秋闻言,却笑道:“承蒙陛下不弃,对在下青眼有加。令某不过是一介布⾐而已,实不敢辱没龙颜。” 段思廉闻言,不由得満脸皆是失望之⾊:“公子当真是瞧不我起…我大理段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